8月1日, 吕梁大地骄阳似火,伴随着兴县大操场的竣工开放,兴县红色文化同样炽热。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,2025年“战斗杯”红色革命老区篮球邀请赛正式拉开帷幕。来自武乡、保德、左权、神木、平山、红安、麻城等16个革命老区的代表队齐聚一堂,以篮球为纽带,在这片浸润红色血脉的热土上续写新时代赛场的红色荣光。
展开剩余75%红色血脉:从1938年的木杆球架到今日赛场开幕式上,一面印有“李家湾战斗篮球队”字样的褪色锦旗格外醒目。这面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旗帜,正是1938年贺龙元帅亲手组建的八路军120师“战斗篮球队”的精神图腾。据史料记载,这支队伍曾以95:20大胜延安联队,其快速灵活的战术风格和顽强拼搏的战斗意志震惊边区,朱德总司令更赠予“球场健儿,沙场勇士”的赞誉。
如今,继承这一血脉的兴县李家湾战斗篮球代表队,队员们身着印有“120师”字样的球衣,在开幕式上重温了先辈们“用篮球凝聚军心”的故事。教练樊锐说:“贺龙元帅当年在齐会战斗间隙组织比赛稳定士气,这种‘临危不乱’的精神,正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‘战魂’。”
老区集结:16支队伍的红色密码本次赛事堪称“行走的红色教科书”。左权县代表队来自太行革命根据地核心区,队员们佩戴着左权将军纪念徽章,他们身后是八路军总部纪念馆、十字岭战役遗址等150余处红色遗迹。平山县代表队则带着“平山团”的英勇基因——这支被聂荣臻元帅赞誉为“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”的队伍,与“子弟兵的母亲”戎冠秀等英雄模范共同铸就了平山的红色基因,如今革命的后代在球场上延续着“进京赶考”的奋斗精神。麻城县代表队的亮相尤为震撼:49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,队员们身着印有“红军摇篮”字样的队服,将红四军、红二十五军的战斗故事融入每一次传球与突破。“我们不仅要赢球,更要让全国看到,老区人民的血性从未褪色。”领队何志奇的话语掷地有声。
赛场内外:红色文化与现代体育的交响比赛间隙,兴县职业中学赛场 内的红色文化展墙吸引了众多观众。这里陈列着1938年“战斗篮球队”使用过的木杆球架复制品、贺龙元帅赠送给球队的球鞋,以及八一体工队早期训练的珍贵影像。兴县县委党史办原主任牛亚平介绍说:“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见证,更是激励当代青年的‘活教材’。”
在观众席上,72岁的老党员李怀林格外激动:“我父亲当年是120师的通讯员,常给我讲‘战斗篮球队’的故事。今天看到孩子们在场上奔跑,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八路军战士。”他的话道出了现场千余名观众的心声——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欢呼雀跃的孩童,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对革命精神的敬仰。
精神传承:从赛场到生活的全民实践事实上,篮球早已融入兴县百姓的日常生活。据统计, 全县30万人口中,篮球爱好者就近万人,到处都有篮球场,年均举办各类赛事100余场。 兴县全民健身篮球比赛、蔡家会镇村“BA”等赛事, 正是这种全民健身热潮的缩影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赛事,让红色基因从纪念馆、书本中‘活’起来。” 兴县 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武军表示,未来将以“战斗杯”为起点,打造“农、文、体、旅”融合发展模式,让老区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。
此次比赛,旨在“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”,传承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革命精神,激发广大群众不怕挫折、敢于斗争的昂扬斗志。
东方破晓,暖阳洒金,球场上裁判吹响了比赛的号角。兴县代表队与麻城代表队的首场比赛火热上演,追、赶、抢、闪的激烈比拼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,看台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。这不仅是一场篮球赛事,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——当1938年的木杆球架精神与新时代的奋斗热情相遇,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热血传奇,仍在继续书写。(张亚东 李峰 高虎虎)
发布于:山西省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